书名:三体3:死神永生 |
作者:刘慈欣 |
语言:中文 |
类型:科幻 |
格式:epub、pdf、txt、mobi |
支持设备:电脑、手机、Pad、Kindle |
操作系统:Windows、IOS、Android |
阅读软件:iBooks、Kindle |
下载阅读:https://book.th4.top/plugin.php?id=keke_down&ac=view&fid=359 |
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内容简介
身患绝症的云天明买下一颗星星送给暗恋着的大学同学程心,而程心因参与(PIA)向三体舰队发射探测器的工作,却想让航天专业背景的他放弃安乐死,作为被执行人将大脑捐献给阶梯计划。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首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因为黑暗森林打击的存在如临大敌,不敢在太空中暴露自己。在零道德的宇宙中发起黑暗战役的战舰被诱导返航,却受到有道德的地球文明审判。
不称职的懦弱少女程心被选来充当掌握地球命运的执剑人,她因为罗辑的成功将这看作一项只需花费时间的任务,刚刚任职水滴就向地球发动攻击,程心为了忠于人性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在警示下继续逃离的“蓝色空间”号,受到具有发射引力波能力的“万有引力”号与两个同行的“水滴”追击,其上的人员进入四维空间摧毁水滴并占领了“万有引力”号,启动引力波广播向宇宙公布了三体星系的坐标。
云天明与地球取得联系,通过讲述三个自己编创的童话故事,向程心透露大量情报;人类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开始进行掩体计划,维德领导的空间曲率驱动研究因为程心的错误判断被终止,使得人类最终没有能够逃脱被高级文明毁灭的命运。因为宇宙中还存在更强大的文明,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超出人类的想象,极高文明发出了一张卡片大小的“二向箔”,使整个太阳系压缩为二维平面而毁灭。
在地球人类接近灭亡之际,只有程心和艾AA两个幸存者乘坐光速飞船离开。罗辑成为设置于冥王星的地球文明博物馆的“守墓人”,她们在冥王星带走人类文明的精华。在云天明送的恒星的一颗行星上,程心遇到关一帆且探讨了宇宙降维的真相,然而超乎一切之上的力量要求宇宙归零重生,在黑域中穿越长达1800万年的时空……程心没有等到云天明到来,和关一帆在小宇宙中短暂居住后重新进入大宇宙生活。
作者简介
刘慈欣,祖籍河南,长于山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工程师。
自1999年处女作《鲸歌》问世以来,刘慈欣已发表短篇科幻小说三十余篇、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六部,并创下连续八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纪录。其长篇力作《三体》开创《科幻世界》月刊连载原创作品之先河,一举成为2006年度最受关注、最畅销的科幻小说,在百万科幻迷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三体Ⅱ黑暗森林》也因此被读者誉为“最值得期待的科幻小说”。
刘慈欣的作品宏伟大气、想象绚丽,既注重极端空灵与厚重现实的结合,也讲求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为中国科幻确立了一个新高度。
成书过程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政府加强“科技兴国”宣传、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出现了诸多有利科幻创作的条件;同时以科技工作者为主的创作队伍逐渐更新,一些从科幻迷中分离出的精英化读者也成长为作家。
刘慈欣1999年起在杂志《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此后接连创作了多个中短篇小说;在2006年1月发表短篇小说《山》时,许多读者去信说希望他写成长篇,于是刘慈欣就决定不再写中短篇了;“有三颗无规则运行恒星的恒星系”这个构思他最初打算用来写短篇,后来发现能写成一部长篇小说,于是把这和吴岩在《中国轨道》里描写人们不顾一切地探索太空的历史相结合,设定以“文革”时期为整个故事的背景,描述一些人物与外星力量间的接触、以及华约和北约的冷战;在一位出版人的影响下,他对原来的构思做了较大的变化,改为一个长篇的三部曲系列,叙述从20世纪60年代到五百年后人类的一段特殊历程。
刘慈欣是在正职工程师的业余进行写作,工作不忙的时候一天写三到五千字,每部花了约一年的时间完成;第一部《三体》最初在2006年5月到12月的《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取得反响较好于是出了单行本(连载删改了少量内容、在单行本中章节顺序有一定的调整);第二部《黑暗森林》的标题名称取自20世纪80年代的一句流行语“城市就是森林,每一个男人都是猎手,每一个女人都是陷阱。”刘慈欣原本计划用四五个月完成,因单位工作时间不稳定写了九个月。第三部《死神永生》出版后,该系列由“地球往事三部曲”更名为“三体三部曲”。
人物介绍
云天明:身患癌症的他一出场就注定死去,而且在死前被剥夺了爱、亲情等一切与生有关的渴望,亲人希望他安乐死以减轻生活负担,世上唯一爱的人却希望取出他的大脑用于人类的太空实验,因为恋慕的大学同窗程心所托,云天明放弃安乐死孤身进入太空,在三体舰队中获得了一些关于科技等的讯息,并以童话隐喻的形式传回地球。
程心:在行星防御部门工作的程心提出了以核弹推进飞船的阶梯计划,直接促使云天明“献脑”参与该项目;因为云天明送给她的一颗恒星,程心被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全人类选择为执剑人罗辑的继任者,她代表对人类爱的力量的信仰,在面对危机时,她不会发出坐标毁灭三体世界,败给了无爱的三体人。程心在艾AA帮助下建立星环集团,扶持托马斯·维德等人的光速飞船研究,面对自己公司与全世界的对抗,程心不假思索地要求维德停止抵抗,但是这一决定堵死了人类制造光速飞船的最后一条路,导致在打击到来时人类全部覆灭。
作品主题
星空、道德与诗,分别代表了文学的三大向度:对世界、人性与艺术的挖掘。作为当今中国科幻文学的扛鼎者,刘慈欣最拿手的就是星空:他硬科幻的想象力无人能及,他描写的“星空”这一向度可以打满分。在《三体3:死神永生》里,情节的多番波澜逆转,最关键在于刘慈欣对两大宇宙规律的运用:多维空间与光速,就像他小说中那些最高等的“神”级文明一样,刘慈欣把各种前沿科技概念玩弄于股掌,他具有极强的把抽象科学原理具象化的能力。一个传统小说家所具有的把抽象理念具象化的能力,刘慈欣直接把它施用于宇宙史诗中,效果叫人目瞪口呆。精彩的描写不胜枚举:三维空间人类进入四维空间时的迷幻体验、太阳系被压缩为二维平面时的凄美、跨度长达170亿年的时空穿越……全部以极其精细又磅礴的描写呈现——无数细节融汇为刘慈欣所谓的“宏细节”。 [10]
该作品还探讨了生存流浪,即人类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选择的一种流浪行为。自古以来生存流浪就在人类生活之中存在,并是人类流浪行为的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流浪。古代人为生存只能不停地迁徙,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在游牧的时代结束之后,社会最弱势最低层的人之中,依然存在着这样的流浪行为。没有家园无法固定生存的人类为了求得生存只能不断进行生存流浪。
《三体3:死神永生》通过细节的描写为我们生动呈现了在失根状态下的漂泊流浪之中,人类个体与集体的无助、人性灰暗与压抑面的异化表现、困境之中的惊恐癫狂还有归属感缺失的愤怒与不安。
艺术特色
在《三体》系列的三部中,《三体3:死神永生》是最具科幻色彩的一部,更准确地说,是最具科幻迷色彩的一部。它是古典理念上的科幻,是技术内核的科幻,是王晋康老师所定义的核心科幻,是原教旨主义的科幻。
“三体”中的道德冲突或道德折磨有两层:一个零道德的宇宙和一个有道德的地球文明的冲突;地球人性本来就有的道德与背德的冲突。被刘慈欣选来充当地球命运掌握者的少女程心,表面上就是一个绝不称职的懦弱者,在大部分读者的眼里,她过于单纯、怀妇人之仁、泛爱主义……在地球的两次危机中她都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她为了忠于人性而不惜人类灭绝。要和宇宙一起零道德以求生存,还是坚持人类道德而死亡呢?问题是:那样生存下来的人,还能叫做人吗?
获得奖项
作品评价
这本书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我想,如果是人类,都应该被《三体3》吸引。(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常务副总编辑、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韩松)
三体3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前两部,而且这种超越不是一点点。我真是很佩服刘慈欣毫不取巧的勇气。(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新发现》杂志主编严锋)
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必将成为经典。(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会员江晓原)
看完了《三体3》,突然有了强烈的失落感,什么时候能再看到这么好的科幻小说呢?好像没有人像刘慈欣这样写小说,把小说推进当成对自己智力的挑战。一个接一个的超绝奇想,让人感叹人真是伟大的动物。如果是韩松,看完后可能这样说:刘慈欣把科幻小说搞成这个样,今后谁还来敢搞科幻呢?(《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
《三体3:死神永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小说在让人思考和激动的同时,也没有失去中国语言与文化赋予其的独特韵味。(轨迹奖评委)
名人推荐
三十多年前,在一片“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声中,我加人了“科幻”迷的庞大队伍。那时候有本《小灵通漫游未来》,一销就是三百万本,足以羡煞今天畅销或不畅销的所有作家们。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席卷中国的科幻狂潮就像恐龙那样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这里面据说有些内幕。不过据我看来,读者的唾弃恐怕是更主要的原因。那时候的绝大部分“科幻小说”,既不够科学,也缺少幻想,更谈不上文学。像《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样的代表作品,充其量也不过是毫无情节的科普读物罢了。比如说,里面写到将来有一种“电子报纸”,可以调节旋钮在屏幕上阅读--- 哪有今天我们用鼠标点击那么方便?
在本国科幻热退潮后,很多像我这样的读者转向了外国科幻作品,不幸的是那时候外国作品我们常常挑最糟糕的引进,除了飞碟就是水怪,翻译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在这些萧条的日子里,我常常会哀叹我们文学家科学意识的薄弱,科学家人文素质的低下,更怀疑国人是否存在幻想能力的先天不足,总之,很有点本国科幻虚无主义的味道。我们的克拉克在哪里?我们的阿西莫夫在哪里?我们的海因莱因在哪里?
转眼间走进了新时代,我渐渐开始闻到一些新的气息,耳边也开始听到人们又在喊喊嚓嚓地说一些名字。我终于读到了一个叫做刘慈欣的人写的《乡村教师》,然后我对中国人幻想能力的所有的悲观和怀疑仿佛在一瞬间烟消云散。在这个看似《凤凰琴》式的故事中,一个微不足道的乡村教师的最后一点徒劳而可悲的努力,被作者融入了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极为壮阔的太空史诗。而这个教师的意义,也被发挥到了一个广袤的宇宙的尺度,一个在普通的文学作品中难以企及的尺度。
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他的几乎全部作品,没有一部让我失望,而且可以说是一部比一部写得好。2006年,我在《科幻世界》看《三体》的连载。读到热血沸腾之际,我情不自禁地给大刘写了一封信。结果,难以置信地收到了作者寄来的足本的电子版。从《三体》开始,我毫不怀疑,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别的不说,光里面那个三体游戏,想象之奇崛恢弘,与任何世界科幻名著相比都毫不逊色。
三体星系由于拥有三颗太阳,其不规则运动使得三体文明的生存条件极为严酷。为了应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他们随时可以将自己体内的水分完全排出,变成干燥的纤维状物体,以躲过完全不适合生存的恶劣气候。对于这一个极为奇幻的想象世界,大刘充分发挥了他在硬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世界完全真实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发展规律。作为一个电脑工程师,大刘甚至设计了一个三体程序,来模拟三体世界的运行轨道。大刘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借用地球文明的外套,来讲述这个遥远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三体与地球遥相辉映,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涵着触手可及的现实针对性,既是对地球文明自身的一种独特反省,又是在宇宙级别上的一种超越。
要是换了别人,《三体》写到这个程度,早已可以满意收场了,但是对大刘来说,好戏才刚刚开始。在构造了一个丰满坚实的三体世界以后,他进一步让三体世界、地球,甚至还有更高级的文明,发生更加猛烈而意味深长的碰撞。面对三体人令人难以置信的科技和前来毁灭地球的庞大舰队,人类举全球之力,制订了“面壁计划”,由四位“面壁人”独立设计四套反击方案。说真的,其中每一套对策都构思独特,令人拍案叫绝。放到其他人的作品中,都可以作为构筑大结局的终极解决方案。但对大刘来说,这些都只不过是铺垫和浮云。在《三体2:黑暗森林》的末尾,我体验到了多年未在文学作品中体验到的完美高潮,一种启示性的震撼,一种极致的满足。
在这过程中,我也对大刘本人有了一些接触和了解。我知道他是偏远内陆小镇上一家发电厂的电脑工程师,本职工作繁重,收入低下,工厂面临倒闭。在这过程中他是怎么身处僻壤,一本本写出放眼宇宙的大作,这本身是一件颇有科幻色彩的事。因为工作的问题,他曾经考虑放弃《三体3》的写作,令我们这些粉丝担忧不已。谢天谢地,他终于坚持了下来。
当大刘提出让我来为《三体3》写序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多么好啊,我可以马上就看到《三体3》啦。和一夜看完《三体2:黑暗森林》不一样,我这一回是小心翼翼地一次看一点,为的是在三体的世界里多停留一会。
在一个剧透被视为不可饶恕的罪行的年代,我必须非常小心。长话短说吧,我认为《三体3》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前两部,而且这种超越不是一点点。前面对宇宙的黑暗森林只是迂回虚写,第三部就是正面强攻了,这难度极大。我真是很佩服大刘毫不取巧的勇气,更佩服他对宇宙风景得心应手的描写,那真可以说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看到《三体3》的结尾,我忍不住想起阿西莫夫的《最后的问题》,那也是对宇宙终点的描写,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看看谁的想象力走得更远,谁的细节更丰富,谁的宇宙更宏大。
《三体3》很硬科幻,对普通读者来说,流畅度和可读性可能会不如前两部。其中一些段落甚至有一些晦涩(如对“神”的描写),但是对科幻爱好者和大刘的粉丝而言,潮水一般涌来的宇宙细节一定会让他们更加过瘾。在整个三部曲中,我个人认为第一部最有历史感和现实性;第二部的完成度最高,结构最完整,线索最清晰,也最华丽好看;而《三体3》则是把宇宙视野和本质性的思考推向了极致,这方面目前无人能及。
坦率地说,系统性的史诗与神话一直是中国文学的弱项。在遭受后现代文化的洗礼之后,我们的作家更如获至宝,把缺失视为强项,奉行“躲避崇高”的策略,鄙视宏大叙事,消解终极追问。我推崇大刘的作品,也因为他逆流而上,发扬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为中国文学注入整体性的思维和超越性的视野。这种终极的关怀和追问,又是建立在科学的逻辑和逼真的细节之上,这就让浩瀚的幻想插上了坚实的翅膀。
大刘的世界,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际的所有尺度,跨越了从白垩纪到未来亿万年的漫长时光,其思想的速度和广度,早已超越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传统境界。《三体3》对宇宙结构的想象,已经具有了创世的意味,但看得出大刘是有意与西方的神话保持距离,走一条新的中国神话的道路。这是前所未有的工作。关于宇宙之始,之终,之真相。他猜了,他想了,他写了。至于这是否正确,已经不重要了。虽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人类如果不思考,上帝连发笑都不屑。
严锋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新发现》杂志主编
两天里,虽然工作很忙,但我仍抽出每一个空隙,看完了《三体3》,可以说,手不释卷。这本书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我想,如果是人类,都应该被《三体3》吸引。
这的确是一场人类智力的饕餮大宴。错过了会后悔一世。
9月上旬,姚海军在微博上说:“看完了《三体3》,突然有了强烈的失落感,什么时候能再看到这么好的科幻小说呢?好像没有人像刘慈欣这样写小说,把小说推进当成对自己智力的挑战。一个接一个的超绝奇想,让人感叹人真是伟大的动物。如果是韩松,看完后可能这样说:刘慈欣把科幻小说搞成这个样,今后谁还来敢搞科幻呢?”
现在,我看完了《三体3》,我只能说:完全同意姚海军的话。刘慈欣这部小说超越了《三体1》和《三体2》,并把我们写的那些“科幻小说”碾得粉碎。
我们的确是不敢搞科幻了。
而且,我们以前写的那些东西--至少是绝大多数,在《三体3》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我这不是恭维话。
《三体3》就像作者在书中描写的那个赫尔辛根默斯肯漩涡--它让人想起银心中最大的黑洞。也许,它的周围,还游走着恒星、行星、彗星、尘埃等等,它们也许都是美丽的、独特的、闪光的、有价值的,但最终都会不可避免地被这黑洞吸过去,而留不下自己的一丝一毫影子。没有办法,这就是宇宙的规律。
这个规律,被刘慈欣一个人掌握了。
回到《三体3》,我认为,小说表现出了许许多多打动了读者内心的东西。
我们充分领略了刘慈欣的激情。这是整个《三体》系列的原动力。
格非说:“写作需要哪怕是有偏见的激情……《红楼梦》里有很多错误,塞万提斯写《堂吉訶德》经常写到后面忘了前面。问题在于这些人对自己的作品非常自信,投入全部的精力。”
实际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有多少人,能像大刘这样用生命去写一个东西呢?
如果不能,那就不要搞科幻了。
我们也感受了刘慈欣博大深邃的思想。在《三体3》面前,很多自诩有“思想”、有“见解”的主流小说,现在看来是多么的浅薄。
刘慈欣在小说中还建立了包括黑暗森林在内的一系列终极宇宙规则。这不是凡人干的活。
他极尽想象力地,用电影慢镜头般的笔触,用刻塑家般的手功,在物理学的宏观和微观层面上,详而又详地向我们描绘了宇宙之绚丽,以及它的恐怖,它巨大的未知。最后,又复归了它的自然之美。
他确实是在挑战人类智力的极限。他向自己和读者提出一个一个的难题,然后逐一破解,而且是从最意想不到的、却又最符合科学、逻辑和常识的方面。他让读者充满忙乱、恐慌和渴望,要去知道下一个答案,一直到最终的答案。他让读者感到自己是一个无能的猜谜者,又令他们在知道答案后,感到巨大的生命亢奋。
刘慈欣运用的大都是我们已知的概念,而不是新造的:二维,三维,四维,引力波,黑洞,光速……但在他那里,通过重新的组合和联系,形成了奇异的“武器”。
我觉得,无时无处,他都在探讨着两个问题:头顶的星空与心中道德。
他也尝试着把宗教和哲学进行结合。
他还完成了另一个结合:艺术和科学,而且十分妥帖而自然,又出人意料。整个宇宙的毁灭和再生--那就是最大的艺术。美学和物理学,合二为一。
最感动的,他还描写了绵延无数个宇宙的伟大爱情!
刘慈欣重新建构了我们对文学的认识。文学可能并不是我们原本想象的那样的……就像刘慈欣在书中写到的,今后,文学只能用数学来表现。
文学当今的困境,可能仅仅是一个智力的困境。
刘慈欣是三体人?是“歌者”?是“归零者”?还是上帝?
现在来看,我在读《三体2》时说过的那句话--“人类应该向刘慈欣致敬”,是完全正确的。
刘慈欣很有可能是第一个把中国人的思维,整体地从黄土地上搬到天空中去的人。我看到温家宝为袁隆平手书的一纸生日贺词,称赞袁做出的巨大贡献,便想到,刘慈欣得到这样的荣誉,也不为过。
不是说,前辈的人们没有这样做,但是,时代和条件在那时还没有成熟。
前些天,我收拾房间,才吃惊地发现,这些年来,中国竟然出版了那么多的中文科幻书!十几个箱子都装不完。说心里话,我还是很感激这个时代,它虽然让人不满足,但它让我们可以坐下来写科幻,而且产生了像刘慈欣这样了不起的作家。
我们要是早生十年、二十年,在那场浩劫中消耗掉最有价值的生命,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啊!十年、二十年,这在宇宙中,又算什么呢?
但在刘慈欣这座高山面前,我们今后真的就不能搞科幻了吗?
也许不。
他树立了标杆。这将激励我们。
哪怕作为上帝,他也只提供了宇宙许多解释中的一种解释。他打开了一扇门。还有很多门,等待我们去试探。
他自己提出的一些问题,也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包括他在结尾留下的大小宇宙和新旧宇宙的悬念。
他还有一些,没有来得及完成得圆满,一如他在开头写的“笔者只写框架,以便有一天能把所有信息和细节填充进来……”
他还有一些还没有得来及精打细磨。
但愿,这些不仅仅是我们的自我安慰。
然而,可怕的是,读了《三体》系列,我们可能已经被“惯”成了一种特别的口味,对其他的缺少刘氏感官冲击力和心灵感撼力的科幻,再也提不起兴趣了。
而且,问题的要害处在于,我们可能并不具备刘慈欣那样的智力。
在人类的已知历史上,爱因斯坦只产生了一个。
在宇宙的已知历史上,上帝也只出现了一次。
韩松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常务副总编辑
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
媒体推荐
这本书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我想,如果是人类,都应该被《三体3》吸引。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常务副总编辑、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 韩松
三体3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前两部,而且这种超越不是一点点。我真是很佩服刘慈欣毫不取巧的勇气。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新发现》杂志主编 严锋
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必将成为经典。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会员 江晓原
看完了《三体3》,突然有了强烈的失落感,什么时候能再看到这么好的科幻小说呢?好像没有人像刘慈欣这样写小说,把小说推进当成对自己智力的挑战。一个接一个的超绝奇想,让人感叹人真是伟大的动物。如果是韩松,看完后可能这样说:刘慈欣把科幻小说搞成这个样,今后谁还来敢搞科幻呢?
——《科幻世界》主编 姚海军